服务热线: 96871  |  400-606-6048
 您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

科普创新大有可为(创新谈)

发布时间: 2021年01月12日

创新是科研的永恒主题,科普也是如此。在把厚的学问变薄、深的学问变浅的同时,适应新形势、探索新方式,科普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。

2020年12月31日晚,首都科学讲堂特别节目——“2021科学跨年之夜”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,薛其坤等11位科学家接力演讲,为公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,受到公众的广泛好评。

在跨年演唱会等“跨年”活动屡见不鲜的当下,这种将科学精神、科学方法融入科学知识传播的跨年新方式,让人眼前一亮。采用跨年科学演讲这种形式,向公众普及科研进展、弘扬科学精神,堪称是科学普及形式的成功探索。

从2019年开始,跨年科学演讲就开始在国内各种媒介平台上崭露头角。中科院院士潘建伟、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,相继在跨年演讲中为大家讲解了量子科学。短短一两个小时内,就有超过百万网友通过10余家直播平台在线收看。

科学普及和传播形式很多,而让其在特定时间、特定场合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进行,往往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。

传播学者曾提出“传播的仪式观”,将人类的传播行为视为一种仪式。在仪式过程中,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的演员,分享的不仅是信息,更多的是经历和意义。在这种情况下,参与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被认同感和共鸣感,传播的内容也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。

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优势完美结合,二者相得益彰,是跨年科学演讲的一大创新亮点。

一方面,传统媒体较强的公信力、品牌知名度,加上专业化的传播理念、运作机制,确保了科学传播的权威性、准确性;另一方面,新媒体快捷实时、信息量大、内容丰富、交互性强、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,又让科学传播在广度、深度和可持续性方面得到了极大延伸。

以“2021科学跨年之夜”节目为例,当晚,节目除了在传统电视平台播出外,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、央视频、中国科技网、腾讯新闻、百度、抖音、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同步推出。据统计,节目线上平台总播放量达到608万次;科学家们的演讲金句和视频于新年期间在网络持续传播,微博相关话题互动总量达到3086万。这样的传播面和影响力,单靠传统的传播方式难以实现。

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,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,这已是当下科技界的共识。加强科学文化建设,为国家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科普不可缺位。

近年来,在国家的高度重视、支持下,经过各方努力,我国的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,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创新是科研的永恒主题,科普也是如此。在把厚的学问变薄、深的学问变浅的同时,适应新形势、探索新方式,科普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。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新颖有趣的科普活动不断涌现。

主办单位:祁阳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 承办单位:祁阳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  运营支持:长沙诺为信息

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  ICP备案号:  湘ICP备10209074号-28